南極洲曾被譽為“地球上最干凈的地方”。但如今,這一圣地卻也遭到了污染。根據《冰凍圈》雜志(The Cryosphere),科研人員在南極洲雪的采樣中首次發現了微塑料(microplastics)。
圖源:PolarJournal
科研人員從南極洲最大的冰架——羅斯冰架(Ross Ice Shelf)沿線的不同地點采集了19個雪樣本——6個樣本來自研究站附近,剩下13個來自“少有人類足跡的偏遠之處”。經檢驗,每個樣本中都存在微塑料。
研究人員在所有樣本中都檢驗到了微塑料 圖源:The Cryosphere
這一發現意味著塑料污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或在加速?茖W家曾在南極洲的深海沉積物、海洋和地表水中發現過微塑料,但在雪樣中發現微塑料尚屬首次。
研究人員猜測,南極洲雪中的微塑料有兩種來源。第一,氣流將數千公里之外的顆粒物送到了南極洲。第二,人類在南極洲留下了足跡,帶來了微塑料。
什么是微塑料呢?它會對南極洲造成怎樣的影響呢?
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被泛稱為“微塑料”。它比米粒還小,肉眼無法識別。在南極洲發現的微塑料大多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(PET),常見于飲料瓶和衣物。
如今,上至珠穆朗瑪峰,下至深海,都可以發現微塑料的存在。這些細小顆粒能夠通過食物、飲品和空氣進入體內。已有研究檢測到人體血液和肺部都存在。
南極洲雪中的微塑料一部分來自于研究站的旗子 圖源:PolarJournal
研究表明,微塑料會對南極洲造成“極為嚴重的生態破壞”。當微塑料出現在高山或極地的冰雪中時,冰凍圈的融化極有可能會加速。微塑料在大氣中會成為冰核,進一步影響氣候。
除此之外,海洋生物吞食微塑料也會對整個南極洲的生物鏈產生消極影響。
“微塑料表面可能會附著有害物質,如重金屬、藻類等。這些本不會出現在這些極為偏遠、需要保護的環境里的物質,通過微塑料這一載體到達了南極洲!
因此,為了降低塑料的危害,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,“以紙代塑”很有必要。目前,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造紙及包裝企業,都在探索使用紙質包裝替代塑料包裝,研發了紙吸管、紙漿模塑產品、飲料盒、飯盒等紙基產品,為全球減少塑料用品的使用貢獻力量。
責任編輯:一一